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年度公报

2021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1-01-13 08:54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梁伟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是拼搏进取、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是“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年、撤地设市20周年,我们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领导下,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经济正增长的设区市。

  省对市考核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多项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2619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3.5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9亿元,分别增长5.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21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0元、增长7%;进出口增长17.9%,其中出口增长17.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96.36亿元、贷款余额2299.24亿元,分别增长21.4%、14.6%;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大考展现新担当

   争分夺秒战疫情。第一时间动员全市上下进入应急防控状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守住了福建“北大门”。仅用25天有效遏制疫情蔓延,26例本地确诊病例和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出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措施办法,4批58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援助任务,为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贡献了宁德力量。强化保障促发展。64天本地口罩日产能从1.5万只迅速增加到200万只,市民和企业基本防疫需求得到保障。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投用,日检测量从1000份提高到4.9万份,具备5日内常住人口全员检测能力,8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用工、融资、出口等一系列共渡难关政策措施,仅用2个月企业生产经营就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常态防控稳秩序。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外籍轮船、修造船、渔船等三类船只严格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冷冻库规范管理,“人”“物”同防措施有效落实,“由物输入”风险有效控制,至今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

  (二)畅通循环壮大实体,产业发展汇聚新动能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6.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37.1%。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34亿元、增长17.8%。锂电池投产产能100GWh,综合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时代三期、新能源科技三期、时代一汽、国泰、阿李科技项目建成投产,时代四期车里湾扩能、新能源科技四期、时代科士达项目开工建设,时代五期(福鼎)项目对接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上汽宁德基地入选中国标杆智能工厂,新车型实现量产,月产量已达2万辆,年产量达到6.6万辆。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217亿元、增长7.7%。青拓不锈钢无缝钢管、奥展不锈钢一期和周宁不锈钢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青拓棒线材、宏泰不锈钢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铜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28.5%。中铜东南铜业阴极铜产量达35万吨以上。正威一期10万吨精密铜线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福浦一期、正威三期项目开工建设,嘉元铜箔项目签约落地,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加速延伸。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开工建设,新能源科技获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各一项关键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宁德时代储能微网入选国家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青拓集团笔尖钢实现量产 ,青拓特钢获批建设省高性能氮合金化不锈钢工程研究中心。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宁德)峰会、中国·宁德不锈钢新材料创新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两大主导产业话语权持续增强。三祥液态金属、纳米氧化锆项目建成投产,镁铝合金项目开工建设。与省药监局签订闽东药城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广生堂5个创新药进入临床审批阶段,一批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华龙化油器信息化系统获评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973.4亿元、增长6.3%。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取得突破,正威总部、智享无限、宁德动游投入运营,国网时代储能、周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福安益卓商贸签约落地。港口物流加快发展,货物吞吐量近5000万吨、增长17.5%,集装箱吞吐量14.5万标箱、增长10.9%,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安吉物流宁德基地一期、上汽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全年汽车整车公铁水联运7万多辆。文旅融合加速发展。“乡村+文创”“摄影+民宿”“白茶+文化”等模式有效推广。寿宁“下乡的味道”红色之旅、古田生态休闲旅游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增省级以上旅游村镇25个。成功举办第十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全市接待游客2615.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1.47亿元。发放消费券、乐购券价值4166万元,拉动消费1.52亿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12.23亿元、增长30.5%。周宁、霞浦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脱贫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市最后两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周宁、柘荣实现摘帽。651户重点巩固对象和363户重点监测对象“零返贫”。在全省率先出台疫情期间强化帮扶“7条措施”、防止返贫精准救助方案,设立返贫救助保障金。市本级投入1.17亿元用于巩固脱贫。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0.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3万个,100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带动1.5万户贫困户发展。安排2393名贫困劳动力到公益性岗位就业。12258名不具备自主脱贫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叠加保险报销比例达94.4%。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22人,超额提前完成省里下达任务。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万人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国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9国驻华使节到我市考察并参加“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宁德扶贫故事”分享会。

   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4.14亿元、增长3.1%,八大特色农业占比94%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粮食总产量47.24万吨。低产低质茶园改造提升2万亩。水产品产量103.49万吨、增长1.8%,渔业产值266.17亿元、增长1.7%。新建省级水果、蔬菜、食用菌等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创建市级“菜篮子”示范基地20个。出台特色农业保险实施方案。“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33个。寿宁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古田、福安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38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303名科技特派员和25名金融助理员驻乡联村服务。投入乡村振兴资金44.31亿元,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实施项目597个,306个市级产业薄弱村实施项目1139个,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完成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全面提升“两高一线”沿线362个乡村景观风貌。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38个、文化队伍653支、文化骨干4160名。

   (四)开放创新激发活力,营商环境彰显新优势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获批建设中国(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全省第二家。新增国际专利申请4747件、增长3.75倍,居全省第一。卓高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思客琦等16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三祥新材、安波电机、三禾电器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时代电机、广生堂入选省产业领军团队。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47家。新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东侨获批建设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不见面审批”“一事一次办”改革加快推广,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改革列入全省试点。“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提升到72.8%。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提前办结率达96.7%。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i宁德”汇聚15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缩减至90个和70个工作日内。国企改革全面推进,“一企一策”经营业绩考核实现全覆盖。市直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漳湾作业区获批延续临时开放,正式开放列入国家审理计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完成登记赋码、股权证书发放。宁台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台胞青少年夏令营、第二十一届宁德投洽会,首次以线上方式举办第十一届海峡两岸电博会、陈靖姑文化节。 

  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千亿招商任务超额完成,签约项目440个、总投资1141.39亿元,履约率85.2%、开工率68.9%。获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70个、88.54亿元。PPP项目年度入库数、签约落地数均居全省第一。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468个、总投资4117亿元。福安、霞浦、柘荣、周宁进入全省“五个一批”项目季度正向激励综合考评前十名。300个在建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7.14亿元,占年度计划102.4%。组织开展“双百项目”百日攻坚行动,破解494个前期报批、79个安征迁和225.39亿元融资等问题。新开工重点项目128个、竣工137个,超额完成年度开竣工任务。衢宁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周宁、屏南不通铁路的历史。建成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打通了对接长三角出省新通道。漳湾作业区7#泊位建成投用。霞浦核电2#机组开工建设。

  企业成本持续降低。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2亿元,争取纾困资金15.75亿元。每季度召开一次政银企对接会,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8%,涉农贷款增长10.1%。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1.4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全省首创“担保云”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见贷即保”实现批量业务,融资担保倍数放大到2.81倍。两次下调用气最高指导价,降幅达10.8%。 

  (五)标本兼治合力创建,宜居城市再添新名片

   文明城市首创首成。经过三年努力,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9个集体新获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称号。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整治超标电动车4.63万辆。加强烟花爆竹销售和燃放管理。改造提升8个农贸市场。完成168个老旧小区环境治理。背街小巷一级环卫保洁、路面硬化、路灯建设实现全覆盖。“光盘行动”、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217个,完成投资68.3亿元。四大馆、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时代广场、人民广场、镜台山公园一期完成改造提升。连城路及周边道路加快建设,三都澳新区路网基本形成,打通3条断头路,完成24个城市主干道交叉路口优化改造,“白改黑”28.8公里。建成公厕14座。新增公共停车位(含临时)1万多个、充电桩1300个。首批无人驾驶锂电新能源巴士在锂电新能源小镇上线运营。新增92辆纯电动公交车,公交路线增至30条,实现城区全覆盖。

   污染防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一轮整改任务全面完成,第二轮整改任务加快落实。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投入资金47.72亿元,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5万亩,清海工作“宁德模式”成为全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经验、生态审计典型案例,海漂垃圾加快陆海统筹治理。中心城区重点流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新建改造雨污管网280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个,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16.5万吨。全市109个大气治理项目、1647个入河排污口排查、14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完成2622个自然村户厕改造。 

  (六)持之以恒补齐短板,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民生支出278.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完成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4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110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市儿童福利院投用。新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4572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92.5%,在全省率先实行特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5张,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比例达到84.7%。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800套、建成1419套。市县两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启动。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竣工教育项目48个,新增学位2.36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7所,公办幼儿园比例提高到50.3%,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92.4%。新增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6所、一级达标高中3所。宁德一中新校区建成。职业院校对接四大主导产业招生比例提高到50%。市职教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宁德师范学院医学院加快建设。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122个,新增床位1710张。建成“双达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1个。入选全国医保付费改革试点城市,医保刷卡结算实现“村村通”“就近通”。8件作品荣获第九届百花文艺奖。全国基层理论网宣基层经验交流会在我市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走进宁德,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闽东人民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和脱贫致富的时代风貌。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打击,群众安全感率达99.27%、位居全省第一。信访工作态势总体平稳向好。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沿海2.69万艘12米以下“非标”船舶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主体注册率100%。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海防、人防、反走私工作得到加强。工、青、妇、计生协、科协、统计、老区、老龄、残联、移民、档案、地方志、气象、外事、侨务、台港澳、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担当作为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展示新形象。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并报告工作,依法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47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部,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件。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职能,办理市政协提案361件。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实行。审计工作不断加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6%左右。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位列全国地市级第五位,机关效能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划上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是宁德练就“弱鸟先飞”本领,展现鸿鹄之志、传播闽东之光,发展影响力持续提升的五年,是宁德保持“滴水穿石”韧劲,念好“山海经”、抱好“金娃娃”,发展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五年,闽东大地旧貌换新颜。

  五年来,我们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省新增长极。三次产业结构从15.2:53:31.8调整优化为12.4:50.4:37.2。全市GDP接连迈上2000亿元、25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7.2%,近两年分别以高于全省1.6和2.7个百分点的增速领跑全省,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赶超任务。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用电量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第一。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净增1200亿元、贷款净增8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五年净增86亿元、年均增长9.2%,连续四年增幅居全省第一,总量跃升至全省第六。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4元、年均增长8.3%,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4%、9%。福安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时隔六年重回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五年来,我们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立起工业四梁八柱。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5%,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吸引集聚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近200家。拥有产值百亿级企业10家、十亿元以上企业24家、亿元以上企业282家。中铜、上汽宁德基地持续刷新项目建设“宁德速度”,“四干精神”全面推广。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成为世界级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成为创业板史上首个市值突破8000亿元的企业。青拓集团成为全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民营企业、位列民企制造业50强之首。

  五年来,我们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集中破解发展难题。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市现行标准7.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4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15537元、增长4.7倍,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均收入从5.34万元提高到15.84万元。金融生态持续好转,不良贷款余额从107.97亿元降至26.88亿元,不良率从7.72%降至1.13%。全市政府债务率均在风险提示范围内。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均为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在全国率先完成所有建制村改厕改水,乡镇污水处理、建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活赶超发展动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地条钢等落后产能。全市共调整清理市级审批服务事项217项,网上可办率98%。市场主体总量达35.74万户、增长2倍。市属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资产总额666.96亿元、增长1.44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7%,从全省第八位跃升至第四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5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双破百。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评选普惠金融信用乡镇12个、村252个。引进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专家9名,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324人,认定“天湖人才”3017人。加快口岸开放开发,进出口总值502.5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吞吐能力93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1%,增幅居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描绘美丽宁德画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400亿元。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1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7公里、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276公里,“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全面实现。公交车电动率100%。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左右。历史文化名镇11个、名村42个、传统村落23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9条、安全生态水系建设585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12.02万亩。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69.98%。中心城区人口和面积分别增加到60万人、60平方公里规模。机动车保有量16.7万辆、增长72.9%。道路340公里、增长77%。自来水日供水能力由5万吨增加到18.7万吨。城市绿化覆盖率42.5%,环东湖生态景观圈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补短板1224.9亿元,新增学位7.2万个、医疗床位2985张、养老床位7029张。学前三年入园率98.3%,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就读需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闽东卫校并入宁德师范学院成立二级医学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医保实现“三保合一”。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实现一体化。建设保障性住房1.28万套,改造棚户区3.02万套,4.3万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法治宁德、平安宁德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2020年及“十三五”发展,虽然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是成绩比预期的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始终如一关心关爱的结果,得益于省委、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不忘初心、拼搏奋斗,同时,也得益于历任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属驻宁机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宁部队、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区沿海差距还在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偏慢,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少能力弱,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不足;乡土特色人才挖掘培养不够,中高端人才引进留用机制有待完善;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任务较重;少数干部不担当、慢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开局起步的重要五年。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宁德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能源产业迎来重大利好,我市将进入产业发展跃升期、跨越发展窗口期。同时,也面临着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补齐发展短板等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和风险意识,努力在变局和危机中赢得优势、抢得主动。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加快“五个城”建设,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全市工业迈入“万亿时代”,综合实力跃居全省中游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成为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和重要力量;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建成创新宁德、健康宁德、法治宁德、平安宁德、文明宁德、美丽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打造全球知名的产业之城。以建设世界级产业地标、培育万亿级工业体量为目标,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4+3”现代工业体系。实施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工业“百千万”工程,延伸拓展产业链,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产品更新、技术进步、模式创新;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确保增加值占GDP比重40%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引领作用,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打造开放便捷的枢纽之城。加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和链接闽东北、浙西南及内陆省份的陆海联运亿吨大港。力争建成温福高铁、宁德至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和漳湾、白马等货运铁路支线,以及宁古高速、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沈海高速宁德段扩容工程,全线贯通G228。新增铁路里程力争达到16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00公里,实现环湾半小时通勤、市域一小时通达。建成全国不锈钢交易中心、有色金属交易中心、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构建集大运力、大物流、大平台于一体的集疏运体系。推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三)打造环湾一体的新兴之城。坚持以三都澳为核心,统筹推进福宁湾、沙埕湾联动开发,构建“一核三湾五轴”发展格局,实现湾区经济总量3500亿元以上。稳妥推进市域扩区、县城扩容,基本形成“百平方公里级面积、百万级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3%左右,培育一批强县重镇,打造产业、交通、城镇廊道。完善提升城市配套,实施城乡居住品质、交通品质、水环境品质、风貌品质、管理品质提升行动,实现“5分钟公交圈”“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购物、政务、教育、就医等便民服务圈”。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

  (四)打造协同联动的山海之城。坚持“一盘棋”思想,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布局,产业链向山区延伸,推动园区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实施百亿园区、千亿招商、万亿投资“百千万”工程,形成山区沿海齐头并进良好态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把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和产业导入农村,实现“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2500亿元以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行政村裸房整治。普通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提高到75%,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5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70%自然村通硬化路。 

  (五)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编制实施2030年碳达峰方案。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创建“蓝色银行”“绿色银行”,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快“电动宁德”建设,建成一批电动景区、电动厂区、电动港区、电动校区、电动社区,打造全国电动示范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以上。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2张。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扩面提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起点规划建设综合性大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五大群体增收计划,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坚持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满怀创业豪情,汇聚各方力量,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十四五”宏伟目标!

  三、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加强海上船舶、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管控,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检尽检”“应种尽种”。健全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应急处置预案,严防散发性病例传播扩散,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今年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着力扩能提质,加快完善产业体系

   发展世界级主导产业。打造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建成投产新能源科技四期、卓高三期、青美材料、屏南时代新材料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时代四期车里湾扩能、邦普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时代五期(福鼎)一期、天赐、时代科士达二期、厦钨三期项目,深化时代五期(三都澳)和新能源科技五期项目前期工作。不锈钢新材料产业要实现产值1500亿元,建成投产青拓棒线材、冷轧及深加工配套一期、宏泰不锈钢产业科技园项目,开工建设宏旺不锈钢冷轧精加工扩建、周宁不锈钢产业园二期项目,同步推进青拓200万吨宽板和甬金、宏旺配套冷轧系列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现产值300亿元、年产量25万辆,导入更多新车型,加快推动上汽宁德基地二期项目,延伸布局一批二三级配套企业。铜材料产业要实现产值200亿元,加快建设正威三期、福浦一期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嘉元铜箔项目。

  发展升级版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融入主导产业生态圈。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50项以上。推动三祥液态金属、镁铝合金、纳米氧化锆项目达产。引导电机电器产业重点向新能源汽车、两轮电动车驱动电机方向发展。支持传统钢铁企业加快向生产精品钢、特种钢转型,建成投产鼎盛一期项目。落实闽东药城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支持广生堂、力捷迅、安发等重点企业加快研发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畲药。落实支持建筑业发展政策,推动建筑企业投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正威总部、智享无限、国网时代储能、周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福安益卓商贸等总部经济、平台经济。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拓展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全力推进国际物流中心、水陆联运中心、快递物流中心、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飞鸾农海产品冷链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商物流、网络货运,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改善充电、停车、通行环境。培育短视频、直播、网络文学等新业态。发展10个以上精品夜市。鼓励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上汽宁德基地观光工厂等工业旅游。拓展乡村消费市场。支持屏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周宁、寿宁、霞浦创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办好第十一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 

  (二)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在建市重点项目316个,年度计划投资656.6亿元,计划开工市重点项目100个、竣工80个,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200个。开展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前期报批、安征迁、筹融资“三比三赛”活动。工业投资增长1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推动宁古高速、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全面开工建设,复工建设白马港铁路支线,加快建设霞浦核电2#机组,推动周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确保28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86亿元。加快推进温福高铁、沈海高速宁德段扩容工程、宁德至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漳湾港铁路专用线、宁德核电5#6#机组、上白石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良性接续。加强新基建建设,建成投用大数据中心二期。建成5G基站2300个,加快“双千兆”工程建设。建成投用充电桩500个,扩大重点村快速充电网络覆盖面。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东侨开发区、三屿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支持东侨、柘荣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园区统一规划,实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实现园区半小时上高速、用电双回路保障、用气管道供应等综合配套,力争“亩产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个县要建成一个300亩小微园,打造一个以上百亿园区。推行“一区多园”,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强化园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监管。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千亿招商计划,加强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第三方招商、龙头企业招商,深化“十四五”万亿投资储备项目,谋划一批产业延伸和升级项目,拓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社会民生等领域招商,确保工业招商500亿元、服务业招商500亿元。坚持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工作机制。支持发展“飞地”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引得来、建设快、发展好。 

  (三)突出闽东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上下功夫。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播面积稳定在135.7万亩。“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20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超600个。重点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完成低产低质茶园改造2万亩以上、沿路沿线菇棚标准化改造4500间以上,推广深水大网箱等新型生态养殖1万亩以上。保持生猪存栏79万头。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加强特色农业保险。成立省农科院宁德分院。推广“茶叶+民宿”“渔旅+美食”“果园采摘+乡村旅游”新模式,建成旅游小镇10个以上,打造13个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打响“0593宁德号”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90%,力争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 

  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上下功夫。推进乡村建设,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消除农房“高大裸空”现象,持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完成360个以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每个县至少一个乡镇、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实现干湿分离。建设“四好农村路”330公里。建设“绿盈乡村”50个,推进6个历史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50处,打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示范线路24条。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推动村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信访评理室”建设。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在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驻乡联村帮扶作用。培训高素质农民1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改扩建规模化水厂21处、农村供水管网375公里。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湖库连通、屏南龙虎岔水库引水、霞浦田螺岗水库工程,加快建设福安穆阳溪一期、福鼎管阳溪跨流域引水工程。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带10条,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40个、文化队伍400支、文化骨干4000名。常态化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办好农村“孝老食堂”。评选一批文明乡村、文明家庭。

  (四)注重机制创新,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成投用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一期。加快推动不锈钢新材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性能氮合金化不锈钢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引进落地正威铜基材料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思客琦、德普柯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和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推动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至30%左右。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专利申请8000件,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000件。高效运营中国(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推动科技贷增点扩面,支持60家以上企业享受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确保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高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占制造业投资40%以上。打造“1+5”人才政策升级版,引进认定各类人才2000名以上,开工建设人才公寓350套。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新增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行“一件事套餐”事项90项以上,“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高到75%以上,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50%以上。推广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一日办结”,开展“小时制”试点。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在线审批。加强12345便民服务平台监督管理,做到接诉即办、高效办好。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国有企业做强主业、做大规模。 

  做好普惠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广“担保云”服务系统,融资担保放大倍数3倍以上。构建“蓝色银行”可视化系统,争取征信服务机构资质。建立农村产权、农业设施流转平台。更新上市后备企业库,支持力捷迅上市。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力争全市贷款增长15%,普惠小微贷款增长50%、涉农贷款增长8.5%以上。 

  积极融入“双循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加快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建设海外仓,开拓多元市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引进落地普洛斯等外资项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建设漳湾作业区18-21#泊位,建成湾坞作业区8#泊位。实现漳湾作业区获批正式开放,支持培育宁德至厦门、宁德至江阴内外贸支线。办好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峰会和海峡两岸电博会、投洽会、陈靖姑文化节。加快建设古田临水宫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五)坚持建管并重,持续增强城市功能

   优化空间布局。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空间格局。实施环三都澳湾区经济发展规划,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项目要素需求。串联锂电新能源小镇、不锈钢新材料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霍童古镇、三沙光影小镇、沙埕湾前岐生态产业小镇,推动组团式、差异化发展,打造沿海产业带、强镇群。 

  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启动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200户。加快推进72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建成连城路二三期及周边道路,开工建设东侨路,打通惠风路,延伸金马南路。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盘活地下停车场资源。开工建设东湖明月公园、大寨溪公园,改造提升南漈公园,建设串联金蛇山、贵岐山、前岩山的郊野公园,建成城市慢行系统130公里。加快建设植物园。动工建设东侨广场、正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第三水厂日供水20万吨扩建项目,推进三都澳新区、车里湾片区、八都片区供水管网建设。建成岐头溪、拱屿溪排洪渠。推动县域整体“打包”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管网铺设和运行管护,新改建雨污管网170公里。 

  加强城市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新改建智能化社区20个。完成“数字城管”平台改造提升,实现网格化管理,继续实行“两违”综合治理单列管理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建设“智慧管网”平台,消除马路“拉链”顽疾,推进供排水、供电、燃气等管线安全运行实时监测。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行规范管理,彻底解决城市内涝等难题。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成投用电子警察工程。建成投用“智慧海洋”平台。 

  (六)加强污染防治,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环境攻坚治理。一体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降”。深化河湖长制,创建霍童溪“幸福河湖”,确保重点流域水质保持优良。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落实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加快推进霞浦护城河黑臭水体治理二期。建立湾滩长制,推动入海排污口治理,健全海漂垃圾陆海统筹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中心城区垃圾处置利用循环产业园,实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厨余垃圾、医废集中处理。建成投用古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危废整治、建设工程项目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加强矿山、湿地、海岸带、天然林生态修复。构建“防控治”三位一体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构建新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30公里。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植树造林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7万亩。推行林长制,启动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打造“三沿一环”绿化彩化森林景观带。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强47家重点用能企业年度节能考核,实施10个节能改造项目,推动建筑饰面石材、合成革、铸造等行业绿色转型。完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推行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支持福安、东侨开展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支持上汽宁德基地、厦钨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支持古田、屏南、周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七)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加强民生保障工作。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省内外劳务协作,解决好主导产业用工难问题。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完善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认定办法。建成投用市级救助站,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制。建设棚户区安置房和保障房5933套,新增市场化租赁房源500套以上、政策性租赁住房600套以上,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成9个城市公益性公墓。 

  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办好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4个,新增学位1.5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创建示范性幼儿园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400个。实施义务教育项目53个,新增学位12250个,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健全校外培训专项治理长效机制,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开工建设市教师进修学院新校区、市民族中学新校区、市职教园一期项目。支持青拓、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发展,支持宁德师范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重视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57个,新增医疗床位1900张以上。加快建设市医院传染病院区,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完成县级综合医院呼吸学科达标建设。推进“三医”改革全联深动,在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落实20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医保门诊,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综合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培养全科医生、定向委培生100名以上,提升重点专科、薄弱专科建设水平。实施养老服务“六大工程”,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6个,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规范发展托育、家政服务。完成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编制。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加快建设世界遗产大会“六个一批”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宁德大剧院、畲族文化园建设。扶持创作《畲嫂》《家在岸上》《鸾峰桥》《激战苍穹》等文艺作品。建成周宁、霞浦智慧体育公园,加快建设冰雪项目。扶持发展竞赛表演业,打造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等精品赛事。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25场,办好市第十届老健会。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四门四访”信访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建设,强化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治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药品、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力度,加强“餐桌污染”治理。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高质量完成“七人普”。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老龄、外事、侨务、台港澳、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开拓奋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转变政府职能,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狠抓落实。做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最坚决、最彻底、最到位,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中心工作,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风,做到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勇于向高攀、跟强比、与快赛,以争分夺秒的劲头争先进位。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紧抓快办、一抓到底,确保企业和群众的事能够办得成、办得好。 

  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接续奋斗。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给一年打基础,一年给一年增后劲。发扬钉钉子精神,每年集中梳理一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改善等领域的“难、硬、重、新”问题,既要打赢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既要立下愚公志、更要敢啃硬骨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每年干成一批大事要事,每年给群众一份惊喜。 

  以改革创新的拼劲攻坚克难。抓住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推动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敢为人先拼,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先行先试变成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创新引领,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在各领域拿出“宁德方案”,创造“宁德经验”。 

  以从严从实的狠劲正风肃纪。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决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重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开展“八五”普法,贯彻实施民法典,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尺竿头风景阔,万般宏志更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奋勇争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附件下载: